摘自《湖南日报》

图为7月18日,小男孩在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新华社发
本报7月19日讯(记者朱章安)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部一张病床上,躺着一个特殊的小病人。他就是4天前在耒水河上漂浮的一个塑料盆中,被防洪抢险巡逻队员“捡”来的小男孩。
7月16日凌晨3时,衡南县茶市镇防洪抢险巡逻队员、介洲村村民倪南宣在一决堤处,发现从耒水上游漂来一个塑料盆,塑料盆外套着一个充气的汽车内胎,盆中躺着一个小男孩。倪南宣马上将小孩救上了岸。
小男孩5岁左右,身体肿胀,昏迷不醒。倪南宣将小孩抱回家,让妻子烧了一盆温水,把小孩清洗干净。凌晨5时左右,他与介洲村党支部书记刘泽云一起,把小孩送到了茶市镇中心卫生院。经初步诊断,小孩处于重度昏迷,全身皮肤大面积晒、烫伤,而且肺部感染。
在医生全力抢救下,小孩醒了过来,病情趋于平稳。但他双手僵持,习惯性保持着握东西的动作,双腿似乎控制不住地抖动。面对突然进入病房的一群陌生人,他的眼神显得紧张起来。显然,这个小孩还处在某种恐惧的阴影中。
这个特殊的小病号成了茶市镇中心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关爱的对象。已连续照顾小孩20多小时的护士祝玲玲显得很高兴:“小孩能正常进食了!”“他已经习惯看到我了,面对我他不会那么紧张。可惜的是,他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7月17日下午,正在衡南县指挥救灾工作的衡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阳新丽得到消息,专门赶到卫生院看望小男孩。阳新丽召集相关人员开了个短会。她提出,要联系市内比较好的医院,给小孩更好的医治条件,同时寻找小孩的亲人。如果实在找不到小孩的亲人,衡阳人民应该把小孩妥善抚养。
7月17日晚8时,衡阳市中心医院派救护车将小孩接到医院,迅速给他做了脑部CT检查,发现脑部积水很多,损伤严重,同时还患有败血症、肺炎和皮肤感染。由于小男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还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脑积水。
7月19日下午,衡阳市中心医院召集内、外、儿科专家对小男孩再次进行全面会诊,研究下一步治疗方案。目前,衡阳市中心医院派专人护理小男孩,治疗费用由医院支付。据医生说,小男孩还有些意识,喂他牛奶时嘴巴能张开,但进食很少。小男孩到底能不能说话,现在还很难判断。
(责编:文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