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神内中心脑出血新进展研讨会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从黄昏迁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驰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桔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顾城的诗《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印在了我院“脑出血新进展研讨会”的邀请函上。这首看似有点“不着边际的诗”,一开始把大家都搞迷糊了。难道召开研讨会是去寻找一盏灯?
直到11月26日,我们参加了神内中心举办的脑出血新进展研讨会,我才明白,为什么叫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研讨会就一些临床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如“自发性脑出血内外科治疗如何决策”、“脑出血后到底是防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及“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出血到底做不做脑血管造影”等。它非常有益于临床,也便于临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犹如一盏灯,给黑夜中航行的人们指引了方向。你找到了这盏灯吗?
灯,给人力量,指引方向,照亮前方。
在人生中我们总在寻找不同的灯。
这些可能是人
孩童时,那些父母口中的“好孩子”便是我们行动的灯,是我们效仿的对象,我们学他们说话,走路。
青年时,那些老师口中的“好学生”便是我们学习的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他们学习,思考。
工作时,那些同事口中的“优秀工作者”便是我们做事的灯,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学他们做事,做人。
人如灯,我们总去寻找那么一个人,把他当神,学他做事的风格,待人的方式。羡慕他的学识,他的谈吐;仰望他的人品,他的魅力。当自己成为他或超过他时,我们又去寻找另一个人,另一盏灯,在找灯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成长,也成为别人的灯。
这些可能也是事
南丁格尔提着的小马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的护理事业。
护理程序,工作流程,成为了白衣天使行动的灯,既指引了方向,又保证了方向。
……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那盏灯可能指引我们做人,也可能指导我们做事。它可能是我们的梦想和希望,也可能是我们的动力和目标,希望在人生不同的途中,我们都能找到那样的一盏灯。
(附顾城的《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刘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