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医疗援建的日子里
在因“5.12”而世界瞩目的这片土地,我与善良朴实、坚韧不拔的理县米亚罗镇人民携手重建他们的家园。自2010年5月5日始,两个月来,在湖南省第九批援川医疗队队部的指引和衡阳市政府、卫生局以及理县各单位领导的殷切关心下,我克服了高原缺氧、寒冷、温差大、风尘大的气候环境,适应了理县的饮食, 克服了生活的不便,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进入角色,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全心投入,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理县米亚罗镇卫生院全面推进各项疾病防治工作,工作质量与效率获得理县米亚罗镇卫生院领导、同事以及湖南省第九批援川医疗队的赞许,顺利完成了援建任务。
在这里,我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给乡村医生上培训课,第一次下村开展医疗扶贫,第一次给灾区儿童上健康教育课,第一次作为嘉宾参加“六.一”儿童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藏族老百姓学习藏语,第一次被献上哈达喝过青稞藏巴,第一次经蜿蜒崎岖的山路,在白云深处只有7户人居住的而固溪村,为那位年长的藏族阿妈固定骨折的双腿……。这一系列的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和基层的工作经验,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入川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困难随之而来,饮食的不习惯,语言的沟通困难,信息的闭塞,文化的差异等等,最难熬的还是生活的单调,我一度感到非常的彷徨。但我一看到灾区的百姓,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焦虑和不安,看到的只有坚强和自信,丝毫看不出刚刚遭受过巨大的苦难,处处体现了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精神。一起工作的当地医生董永莉,父母哥哥侄儿四人均在“5.12”地震中去世,家在外地,我看见的她,却是腆着孕7个月大肚的快乐天使,几乎每天第一个起床,快乐做清洁、快乐的对待一位病人,我在她们身上学到了执着和乐观,这极大的增强了我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我生命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发前,市卫生局领导嘱咐:我们援川卫生队作为一个团队,在理县代表衡阳卫生的形象,代表衡阳人民的形象。入川后,领导的要求,当地卫生的需求,灾区百姓的期望,使我深深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和份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援川的重任。在川期间,我时刻牢记领导的嘱咐,高标准,严要求,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充分考虑集体利益和团队形象,齐心协力,在灾区树立了良好的衡阳卫生队形象,得到了灾区百姓的称赞。
两个月的援川工作,是我人生一次珍贵的经历和磨练,一幕幕情景常在脑海中回放。我们不仅经历了艰辛,也经历了太多的感动:我因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电话、短信、礼物带来的关心和牵挂而感动;因理县人民待我们如亲人般而感动;因全体队员相互关爱,心连心、手一牵手,为援建工作一起而努力奋斗而感动。
7月10日,我们就要离开理县米亚罗镇,踏上返乡之路,回忆起两个月的援川生活,内心感受颇为复杂:说不想回家、不想亲人,不想领导与同事们,那是假的,但提起离开,却如此不舍。两个月来,有付出也有收获。我留下了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学习方法,向当地群众传递了点滴关爱之情。而我同时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在理县及米亚罗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将作为粒粒璀璨的珍珠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宝库中。
离别在即,援建依旧。相信经过几年的援建,理县会变得更加美丽。再见了,理县! 再见了,米亚罗!
(湖南省对口援建理县第九批医疗队队员 易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