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接二连三的喜讯在市中心医院广为传播:被列为向“奥运”献礼项目的21层门诊大楼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的6名医学博士与该院先后签定就业协议,12项科研技术获得市级以上立项,胸外科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科,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阶段评审总分在全市三甲医院中名列第一。
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申锦林说:“乘着十七大的强劲东风,我们解放思想,理清思路,通过破解制约医院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实施‘七个一’工程即人才第一、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品牌第一、创新第一,顺利推进了利民强院进程。”
2007年初,新的医院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们决心抢抓机遇,二次创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实现百年医院雄风再起。实际工作中,医院领导班子敢于担当,全院干部职工勇于突破,逐步推进“七个一”工程,让百年医院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市中心医院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99名技术和管理“中层”,通过评聘分离和“赛马”管理打破了“专家终身制,通过“引智”、“借脑”、“带徒”策略引进了多名高学历、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组建了技术人才“银行”,形成了专业人才“梯队”。
作为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市中心医院坚持把维护和实现病人的权益放在首位,强调社会公益性。他们在1300名医务人员中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换位思考大讨论,推行全成本核算降耗增效并让利患者,设立了“绿色急救专项基金”使危急病人赢得抢救时机,形成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联动急救机制,在爱院精神的感召下职工借款3千万元给医院用于门诊大楼建设以改善就诊条件。去年以来,该院组织下乡义诊活动78次,为“三无”病人垫付医药费达到160万元,医院门诊人次费用在全省38家三级医院中排名最后一位,历次病人抽查满意度均在97%以上。
该院主动转变服务观念,注重培植忠诚的服务精神和人道的服务文化,大力倡导“主动服务”、“透明服务”、“延伸服务”和“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制定了“全程无障碍”服务目标,在全院开展“满意天使”、“安欣家园”评选活动,逐步引入宾馆式管理和服务模式,使服务由“满意”向“感动”转变。
该院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坚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汇编了50万字的《医院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促使按规程操作、按制度办事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从去年开始,该院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和赔付每月保持递减态势。
拥有106年沧桑历史的市中心医院孕育着独特的品牌魅力。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该院并没有“自我陶醉”。他们积极通过品牌维护和文化建设实现医院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大力弘扬“仁心仁术,济世救人”,编写了80万字的《仁济文化》读物,多角度、多渠道传播“百年仁济”的品牌形象,推出名医、名科、名家,组建了心血管研究所、脑科中心,与香港儿健基金会和复旦大学联合建设新生儿监护室,形成了一批专科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人民群众信赖的拳头学科群,有效提升了医院发展的“软实力”。
该院在战略目标制定和基础建设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超越性和前瞻性,通过努力将包含门诊楼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临江住院楼建设等医院改扩建项目列入市重点工程,绘就了医院基础建设中长期发展蓝图;大力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多科室综合防治,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项目建设,参与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建立了多个市级重点专科,在心脏手术、介入治疗、腔镜技术、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危重病人抢救等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在尊重医院管理基本规律的同时,该院积极实施绩效管理、能本管理、流程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通过解放思想和内涵建设,市中心医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量、出院量和业务收入均有大幅增长,病床使用率达到120%。医院先后获得“创建湖南信用单位先进集体”、“衡阳市消费者满意品牌单位”、“衡阳市文明单位”、“衡阳市卫生系统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在抗冰救灾、抗震救灾和医德评比、医院文化建设中,该院有18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
(邹建军)
——————摘自《衡阳日报》2008年8月4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