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皎洁的玉兰,天使的心

发布时间:2008年5月13日 预览:5767

 

皎洁的玉兰,天使的心


——护士节前笔者感受“白衣天使”记

撰文:刘雅芳


  当不朽的长灯亮在别人深睡的梦中,是谁脚步轻盈地走过,关好一扇扇门窗,为病痛中的患者送去宁静?是谁不顾家人殷切的企盼归来,在患者病情危急的关头,吸氧、心电监护——迅速而又镇定地与死神作战?是谁总是微笑着坚定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用最温和的语言细心地讲解每个康复训练的细节?又是谁看到患者日渐康复后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她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爱心书写白衣天使称谓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切身体验,笔者对于护士“白衣天使”美誉的理解,也许仍旧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护士节前的一天,笔者来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室,以一名护士“实习生”的身份与这里的护士共度了一个工作日,其中的点点滴滴让笔者感触良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护士们一丝不苟的护理,细致入微的关怀,为危重病人点燃了生的希望。她们亲切面孔的背后,更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如天使般美丽。
  换上制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走进神经内科室,正是上午的9点,笔者看到该科室内长长的走廊外也已经放满了病床,病床上躺着正在治疗的病人,此时的病人都在卧床休息着。
  神经内科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它是一个担负着重症病人的监护、治疗重担的重要科室。其中重症患者也是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危重的病人,笔者的心情不由地紧张起来。护士长郭玲给笔者领来一套粉红色的护士服装,按照要求,笔者必须得穿上它,穿上它后笔者随同护士吴敏和贺永红开始进入了“白衣天使”的工作。9点15分左右,处在忙碌中的护士吴敏正在用娴熟的护理专业操作技能给8号病房的病人打吊针。护理工作是不分昼夜,笔者跟的这是早班,工作时间是上午7点至12点。
  护士吴敏给一位叫王大姐的病人打完针后,拿出左手中的手表计测滴液的时数,并告诉笔者输液必须要精确地核对时间,根据病人的病症来确定输液的滴数,一般情况为每分钟40滴。心脏病人为20—30滴。该科室治疗的病人分为:脑血管病中的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情较重的病人需要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和输氧。
  此时,一个家属过来咨询病人用药的情况,笔者把他的问题转给护士,心里美滋滋的,一种职业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护士用热忱与爱心收获更多的是感动
  “张爷爷,早上好,开始打针了。”护士吴敏用甜甜而极具热情的话语称呼着9号病床的张爷爷,像给整个房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温泉,这股温泉却流淌在了房间的每一个亲属们心中。此时,笔者的心也倍感惬意起来,吴敏微微地低下头,专注而细腻地给张爷爷做着输液的准备工作。之前给他打吊针时,针头未能插进血管,需要重新打。乍一看到这位爷爷时,笔者被吓住了——他的身体如木乃伊般干枯,血管的颜色跟皮肤的颜色一样,看都看不见,且其打针太多,全身几乎找不到一条可以进针的血管了。因为心里有些恐惧,起初笔者站在一旁不敢靠近那位病人。当吴敏护士让笔者帮忙时,笔者只能硬着头皮走到病人身旁,全身顿时感觉有些僵硬。笔者在病人身上找了好几个插针的位置,结果不是血管弹性不好就是太细。顺着吴敏护士的指向,我斗胆触摸了一下病人的血管,发现他的血管确实有些硬了。
  “试试这里吧”,吴敏指着他右腿一处血管说道。我将沾着碘酒的棉签递给了她,擦拭皮肤之后隐约看到一条血管,吴敏小心地进针。看到针管回血后,笔者顿时松了一口气。打好吊针之后,坐在张爷爷身旁的刘奶奶立即向记者开始啧啧地称赞:“这里的护士是真是贴心的好,人不仅热情而且细微周到,这样的服务真的让人很放心。”
  吴敏听了只是淡淡地回敬老人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张爷爷早日康复,您二老都笑着出院吧!”
  又脏又累,基础护理考验护士耐性
  上午10点15分,忙碌中的护士贺永红也借闲时的一刻,告诉笔者她们除了为病人输液工作以外,日常的护理工作还有:更换氧管每天1次、更换引流袋(尿带)每天1次,口腔护理一天2次。测量血压、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的变化,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就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床单、为肢体偏瘫的患者每隔4小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检查肢能功能的锻炼。另外,还有健康饮食知识宣教(高血压与糖尿病人不能吃的食物)等等。
  贺永红说,口腔护理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今天就让你感受感受一下!说完,贺永红把备好的器皿和棉球,开始为11号床的病人王伯伯作一次口腔护理。这位大伯看上去精神状态还好,贺永红对笔者说:“清醒状态的病人是可以配合她,昏迷的病人就比较麻烦了”。贺永红先用棉球沾湿王大伯的嘴唇,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口腔细心清洁每个角落。正做着口腔护理,一阵异味突然袭来,贺永红揭开被子一看,果然是病人拉了大便,虽然垫了护理垫,大便还是沾到了床单和被套上,贺永红赶紧为他换上了干净的床单和被套。贺永红用了10多分钟才完成这项护理工作,这一幕映入眼帘的行为,其实在护士们工作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却让笔者开始肃然起敬起来。
  中午12点半,中饭送来了,吴敏和贺永红轮流着吃中饭,笔者想到刚才病房里的种种,没了胃口;而吴敏早已习惯,她说,这算不了什么,如果遇上拉肚子的病人,一会功夫还要去更换几次床单也有可能。不到10分钟时间,望着她们快速地吃好了中饭,接着又回到了病房,马不停蹄地为病人们作着各种护理来……
  敬业精神,气管分泌物溅了她一身
  下午3点,12号病房里贺永红在对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许大伯做护理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他的气管套管里总会不时喷出分泌物,而护士正在耐心地为病人做着护理,帮他吸尽气管中的分泌物,一点一滴的行为中让整个房间的温度有些升高起来,在病人感觉舒适之后,贺永红又小心地清扫床铺,更换床单。当她做完这些时已满头是汗,这时病人气管套管里喷出的分泌物溅了她一身一脸,空气中弥漫着腥臭味,当时,笔者真有点胃往口里翻的感觉,而贺永红在此刻表情上却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是走到洗手间里用自来水清洗了脸上的脏物继续回到病房埋头工作。不能开口说话的病人许大伯眼睛紧盯着她时,用颤抖的手拿起笔,费力地凭感觉在纸上写下两个字,两个字我当时辨认很久才看明白,这两个字原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字——谢谢!这一刻,我望眼窗外,初夏的阳光从窗外折射进来一道亮丽的光芒照进了12号病房里,而我感觉贺永红的身上有一道更美更亮的光芒温暖着病人的心!
  我忍不住询问贺永红当时的感受,她只是莞尔一笑并语气坚定地说:“这些真的不算什么!你听说过南丁格尔的故事吗?南丁格尔那盏小马灯照亮无数伤残战士生命的那一刻起,便有无数巾帼英雄受到那生命光辉的感召,纷纷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各个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她用勤劳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将人类的至真、至善、至美发挥到了极至,一如春风吹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她才是真正的英雄,她才是我们护士心中的骄傲。”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让笔者此时无言以对了……
  关怀备至,护士尽善尽美地工作着
  神经科室的的病房里病号已满,护士的每一次护理其实也就是对病人最知暖知冷的关怀,她们对病人细致入微的关怀让笔者感动。每一次护理前,即便有些病人是昏迷的,吴敏和贺永红都会轻呼他们的名字,并在悉心护理的过程中伴随着安慰的话语。她们相信,病人内心能够感知到温暖,从而更加坚强地对抗病魔。
  在5点40分时,有个家属突然跑过来对护士说15号病房她的外婆正因病情的折磨在哭闹着,笔者随吴敏加快脚步一起跑到病房。吴敏对笔者说,这位病人是钻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的康复治疗,病人需要用这种24小时通过使用慢性小脑电刺激仪来帮助恢复脑细胞的辅助治疗。吴敏拿起一个看起来像海中“章鱼”的仪器帮病人的耳上带上仪器,这位姓李的奶奶停止了哭闹,一会儿就已安安静静地睡着了。笔者观察到旁边的病人旁边也放置着一台心电监护仪器,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和曲线时刻变幻着,发出的“嘀嘀”声使这间病房里的空气显得有些凝重。护士贺永红正在详细了解并记录病人的情况;笔者不懂医,自然不敢贸然护理病人,所谓的体验更多只能是在一旁观望。看着忙碌的护士,想帮忙的笔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下午接近6点,贺永红走到病房里轻声地询问着每位病人的病情,待到一切忙完时,已经接近7点,笔者已明显感觉疲惫,二位护士在脱下工作服时笑着告诉笔者,这种工作规律我们早已适应,看到病人康复后健健康康走出医院,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可以让一个即将枯萎的生命重新鲜活起来,付出再多也值得!
  笔者手记:亲历感受了一天,有些疲惫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护士生活的苦和累。郭玲护士长告诉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许因为普通,她们并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与尊重。她们常常要面对的是痛苦的病人和担忧,烦恼的家属,经常遭遇委屈和不被理解。正因为这样,她们比别人更能包容他人。有时遇上一些趾高气扬、优越感特别强的病人家属,面对他们的责骂和歧视,就会觉得特别委屈。但当能够看到一位病人在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中,健康而快乐地出院后,这就是她们最值得欣慰的时候。
  有一种英雄,她们不只是出现在轰轰烈烈的舞台,伟大壮丽的工作中,而是在每天每日为“他人”呕心沥血、默默无闻献身!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为“他人”而真心实意地做奉献,白衣天使正是秉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而拥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想病人之想,急病人之急,工作中尽心尽职,无怨无悔地为病人奉献一份光和热,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的健康服务,这样的高尚的慎独的精神境界,当然也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褒扬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