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人越恐惧,呼救声便越响。但最新研究表明,呼救的表达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恐惧感很大,反而发不出声音。
人类大脑有两个控制呼救的部位,一是扁桃核结构,它负责恐惧和压力;二是右前额皮层,它在达到目标和联络他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25只恒河猴与其共居的同伴分开达30分钟,这些猴子在分开后发出了咕咕声,相当于呼救和求助。研究人员记录了猴子呼救的频率,然后对每只猴子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叫得最响的猴子右前额皮层活动最频繁,而扁桃核活动最少,叫得最少的猴子则与之相反。 研究人员认为,一些猴子在极其恐惧时反而会变得沉默呆滞,尤其是在它们自认为还未被敌人发现时。这时,大声叫喊反而会吸引敌人。在某些情况下,呼救声与恐惧会成反比。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