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洁
2018年7月20日,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主治医生曾义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之行,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踏上回家乡衡阳之路。
在鄯善县临行前,维吾尔医医院院长吐尔洪真诚地邀请他再次参与援疆工作。
于是,回衡休息一个月左右的他于8月30日再次启程,赴鄯善县继续开展医疗对口支援。
在援疆工作中,他获评了“2017年鄯善县维吾尔医医院优秀医生”“2017年鄯善县十大援疆医生”“2017年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荣誉的背后,是他这一年多来在专业和帮扶方面的悉心付出。
传帮带,将好技术留在当地
上个世纪90年代,曾义的父亲是一名援藏工作者。受父亲的影响,他也希望能用其所学帮助到偏远地区的人民享受到较好的医疗。
2017年元月下旬,当得知市卫计委下发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需要一名放射影像科医生的通知时,他脑海里冒出的想法是“我要援疆,为新疆人民健康服务”。
“能去援疆,我很感谢家人的支持。我父母年纪大了,岳父患病,女儿即将初升高,我一离开,家庭的重担便全部落在妻子身上。父母为减轻妻子的压力,主动提出将我女儿接到他们身边照顾。”曾义说此话时,面有愧色。
2017年2月19日,进入鄯善县维吾尔医医院放射科,第一天就迅速融入科室工作。因该科室诊断水平低,遇到一些疑难病例,很多医生就看不懂平片上显示的影像。
针对这一现象,曾义采取让科室医生们先根据影像资料做诊断描述,下诊断意见,第二天审核签发,把科室医院诊断不对的情况逐一列举出来讲解。同时,为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曾义特意做了一个常规胸部常见的影像PPT课件,日常病例都可以在这个PPT课件内查找出来,当科室医生实在是遇到疑难病例再来询问他,这样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曾医生只要没开会没工作,剩下的时间都是对着我们重复式的讲解。没有他的培训和指导,我们不会进步这么快。”科室医生们对曾义齐齐称赞。
由于风沙大、气候干燥,该地区每年的1至4月份都是浮尘天气,因此肺结核病一直是当地的高发病。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的传染疾病,由于肺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很容易给患者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曾义说。
他所带科室内的一名医生热孜万古丽的姐姐,出现低烧、盗汗等症状,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仍不见好,在当地小诊所被诊断为感冒。他听说此症状后,立即建议热孜万古丽让姐姐来医院拍个X光片。图片显示,肺部病灶部位不典型,考虑为肺结核。当地医生不一定能一眼看出来,所以被误诊为感冒耽误了病情。曾义向热孜万古丽及其姐姐说出了诊断看法,并宽慰他们没什么事,正常的服药看病就行。
“谢谢老师,不仅医治好了姐姐的肺结核,也医治好了肺结核可能对她造成的心病。”两个月后,热孜万古丽的姐姐痊愈,热孜万古丽向曾义表达感激之情。
作为放射科科室负责人、维吾尔医医院院长助理,他完善了《鄯善县维吾尔医医院数字化放射科设备配置五年规划》;为维吾尔医医院放射科采购鄯善县第二台螺旋CT进行大量的论证及技术参数制定。
工作期间,他不断完善科室规章制度、设备保养计划。积极带教,其中针对科内医生理论知识薄弱的情况,每周一在科内上PPT小课,每天常规读片。增加带教学员理论知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边读片边教学。一年多来,共审核报告11000余人次,下乡义诊3次,培养技术人才7人(含乡镇医院),并协助选送维吾尔医医院科室护士赴衡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培训。
帮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7年3月11日,在医院院长吐尔洪、书记赖巧英等人的同行下,曾义提着水果、牛奶等物品首次来到他所要帮扶对象热吉普·阿西木的家中(人口6人,两个大人四个小孩)看望小女孩艾比拜·热吉普,她家是建档贫困户,家中只有三间平房和五亩地,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
艾比拜·热吉普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为促使她活泼开朗,胆子大,曾义每次去她家,除了送生活用品和现金,更注重与她多交流沟通。
2017年7月,考完中考的女儿前来鄯善县过暑假,他想着女儿和艾比拜·热吉普相差不过一两岁,同为女生的她们或许更能聊得开,便带着女儿一起下乡。
“你和妹妹多交流,教教她学习方法,聊聊生活趣事。”路上,曾义叮嘱着女儿。
尽管艾比拜·热吉普所在的学校是实行双语教学,但因环境的影响,仍是“维语”占主打地位。汉语方面,艾比拜·热吉普只会说谢谢、对不起等简单的词汇。
“学习汉语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融入大社会,也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每次来到艾比拜·热吉普家,曾义都会对她灌输汉语的重要性。
同时,他时常与艾比拜·热吉普所在学校的任课老师交流,请老师多鼓励她学习汉语和其他学科的积极性。
“逢年过节,我和艾比拜·热吉普及其家人会打电话问候。”曾义说,一年多过去了,艾比拜·热吉普性格开朗了。如今,他们一家和热吉普·阿西木一家成为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