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尖上的“舞者”

发布时间:2018年8月21日 预览:3042

来源:《衡阳晚报》2018年08月20日

——记2018年度 “湖南好医生”、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廖金文

廖金文(左二)

文/图   通讯员  朱加晶   唐冠群  本报记者   黄   洁

  他是亲切和蔼、心怀大爱的医者,他是知识渊博、身体力行的领导者,他是勇于探索、敢于领先的学者。他是湖南省重点专科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廖金文,以其专业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被同事和患者誉为“心尖上的舞者”。

  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革新,不断推广心胸外科领域的新项目、新技术。近几年来,他主持开展新技术十余项,特别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胸腔镜下的先天心脏病矫治术,使医院心胸外科实力持续增强,在全省心胸外科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近期他荣获2018年度“湖南好医生”消息传来时,同事和部分知晓的病人都大赞其名副其实。

  这些年,他还荣获过一系列荣誉:2015年12月获市中心医院“优秀管理者”、2016年获民盟市委“优秀盟员”、2016年12月获市中心医院“优秀管理者”、2017年获民盟市委“优秀盟员”……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009年7月,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一名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连坐着说话都呼吸困难,她身旁依偎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紧紧地抓着她的手,眼睛里写满了害怕和无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早已失去父亲,如果病魔再夺走母亲的生命,不知以后该如何面对生活。接诊当时,廖金文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去挽救这位母亲。

  因这位母亲常年劳累,体重很轻,又不及时就医治疗,堪忧的身体状况导致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很大。为此,廖金文和团队很快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做了细致的术前准备。手术进行前期一切有条不紊,直到实施手术关胸时,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病情顿时危急起来。廖金文以专业能力迅速进行分析,随后果断开胸、拆除缝线,将手探入患者胸腔,小心翼翼地按压其心脏。半小时后,患者的心跳慢慢恢复,大家不由地松了一口气。可廖金文刚一松手,血压、心率立即下掉,大家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又跌落到谷底,实习医生们开始露出泄气的神情,说着要放弃的话语。但是廖金文没有放弃,他一边调整用药,一边坚持不间断地按压心脏。经过2个多小时的按压,患者开始恢复血压和心率,并逐渐稳定下来。手术结束后,一名实习医生找到廖金文郑重地说:“主任,您对病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我将受益一生”。

  术后,廖金文在重症监护室一守就是三天,每一次患者有病情变化,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及时应对处理。

  如今,当年的那个小男孩长大工作了,他每年都会带着母亲来看看廖金文,他说:“廖叔叔,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当年的救命之恩,是您让我有机会喊妈妈。”

  打造过硬的团队,在攻坚克难中取得最后胜利

  2011年,廖金文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后,以其果敢、细致和耐心的品质,带领全科工作人员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他严于律己,病人至上。他牺牲休息时间多次查房、看门诊,对科室每位患者的病情都要做到了然于胸。他言传身教,精益求精。带领科室成员提高业务能力,针对性、多形式地培养优秀人才。一手抓理论培训,除了平常专门开课讲授,还利用做手术时机现场教学,如一边讲解病症要点、一边指导手术缝合技巧等。一手抓实践培训,他将实践步骤分为“他做手术年轻医生观看——他做手术年轻医生帮忙——年轻医生做手术他帮忙——年轻医生做手术他观看”四步,以求年轻医生能尽快上手,独立完成手术。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做到了“每个人有方向、每个人有专长”。科室人才济济,成长了多名胸腔镜微创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等方面的专家。

  2017年12月的一个午夜,120救护车的呼叫声划破了夜的寂静。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因胸痛被紧急送到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CT提示为主动脉夹层累及胸、腹主动脉全层,患者危在旦夕。

  廖金文闻讯立马从家里赶来医院,白大褂也顾不及穿,一路直奔病房。患者的检查结果令廖金文和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眉头紧锁,他们深知主动脉夹层的危险性和抢救难度,其致死率特别高,主动脉一旦破裂,如同江河决堤,病人将在几分钟内死亡。

  这场手术将是一场硬仗,其难度堪比“走钢丝”, 但手术治疗是挽救其生命的唯一希望。廖金文当机立断要求开展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置换术,有条不紊地部署了抢救工作。医护人员各就各位,迅速为病人急查血生化、血型,做心电图、心脏彩超、胸腹主动脉CTA等,组织术前讨论,将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反复论证。

  凌晨3点,手术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置换术,这是一个节奏快、工程量浩大、缝合技术要求极高的4级手术。此类手术全程时间一般在10至20个小时,而手术时间过长将严重影响凝血功能、心脏及循环等系统的恢复。在手术当中,廖金文采用了目前研究最前沿的“浅低温停循环”技术,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的手术刀和缝合针,必须要快且准。

  在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不宜过长的情况下,团队的力量显示出来了:麻醉组、体外循环组、护理组各司其职,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器械传递、穿针引线、缝合结扎、切割吻合、转流循环、麻醉监护,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中午13时许,手术宣布成功。

  “此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付出。团队建设很重要,只有默契的配合和保证每一个人都发挥出最高水平,才能使手术达到最佳结果。”廖金文如是说。

  对医疗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

  廖金文深知医学是一门没有止境的学科,需要勤学苦练、精进不休。他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在重要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为了掌握前沿技术与信息,时刻关注医学前沿讯息,他利用休息时间跑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虚心向前辈老师们请教。

  2017年元月的一天,一位冠心病患者主动找到廖金文说,想做冠脉搭桥手术,要求由廖金文主刀,并且很专业地提出要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做手术。这是一项高难度手术,该项技术除湘雅附一、附二医院外,湖南省几乎没有其他医院能够自主开展,市中心医院虽然开展了数例,但也都是依靠北京专家的“外援”完成的。廖金文有些迟疑,患者看出了廖金文的担忧,握着廖金文的手,笃定地说:“我相信你!”就是这几个简单的字,让廖金文下定决心,为了这份信任,必须要成功开展这一手术。

  廖金文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他不断地重温在北京进修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脑海中再现多年来辅助其他专家教授开展手术的临床案例,并一遍又一遍预演手术情景,一次又一次研究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解决之策。

  手术当天,患者很镇定,他似乎早已预料到,这将是一次只会成功的手术。因为在他心中,廖金文这位具有开拓精神又极富责任感的医生,一定会交出完美答卷。如患者所料,在麻醉科、手术室相关科室的配合下,这台高难度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仅一周后,患者已康复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经过这台成功的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冠脉搭桥手术,市中心医院成为了衡阳市首家能独立自主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也成为了全省鲜有的能够独立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