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反复咯血,原是肺上有肿物“捣蛋”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8日 预览:2973

    我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为一名良性肺肿物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术后当天病人就能下床活动,第2天拔除胸腔引流管,5天后便顺利出院,取得了快速治肿物的疗效

  50多岁的刘女士最近总是反复咯血,来到我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经CT检查发现其左肺上叶舌段出现了直径约为2cm的肿物。“考虑患者良性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病变位于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根部,另外,患者肺功能为中度通气功能障碍,若施行肺叶切除手术,对肺功能损失过大,于是科室决定为其行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解剖性舌段切除手术。”该科副主任马昌云向记者说道。

  据了解,手术仅历时1小时,术中出血仅20ml,标本病理检查为支气管扩张。术后刘女士恢复顺利,当天便能下床活动,第2天便拔除胸腔引流管,第5天便可出院。一个月后,刘女士来到医院复查,未再咯血,经检查肿物消失,无病变组织。刘女士感激地向马昌云说:“知道自己患有肺肿物后,我还以为需要长期住院接受治疗。没想到,仅仅通过1小时的微创肺段切除手术,就达到了与肺叶切除手术同等的治疗效果,而且保留了更多的正常肺组织,不仅减轻了我的痛苦,还帮助我快速康复出院,这也节省了不少住院费用。”

  微创腋下小切口,精准切除肺病变

  马昌云向记者介绍,肺段切除手术属于亚肺叶切除的一种,相比肺叶切除的范围要小很多,肺功能损伤也要少些,同时,还可达到与肺叶切除同等的效果。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其身体、精神康复更有利。

  衡南县65岁的李爷爷由于咳嗽不止,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前段出现肿物。熟人介绍下,转到我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治疗,马昌云仔细分析其病情,经过全科室的讨论,认为良性肺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因其病变位于肺中央,不适于进行肺楔形切除,于是决定进行肺上叶固有段切除。由于患者经济条件的原因,并未采取腔镜下手术治疗,而是在其腋下开小切口,将肿物所在肺固有段切除,术后切口仅约6cm。

  马昌云透露,由于李爷爷是近期该院开展肺段切除手术的首例患者,采用腋下开孔的方式进行手术,而腔镜下操作伤口还将缩小许多。因此,经过数月来的发展,目前该科室主要采取在胸腔镜下进行肺段切除手术,仅在胸壁上打入2至3个1cm大小的小孔,便可展开手术,伤口非常小。截至目前,已有5例患者进行了腔镜下的肺段切除手术,病变组织均得以顺利切除,不伤害其他正常肺组织,疗效明显。

  不是每个肺肿物患者都能做肺段切除术,适应症有要求

  马昌云告诉记者:“之所以开展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不多,是由于该手术的适应症有着较高的要求。”他解释,肺叶由多个肺段所组成,段与段之间肺组织是相连的,并无解剖学上的分离面,因此肺段的切除技术比较复杂,要求较高。

  据悉,目前,肺段切除术仅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肺段的病变,主要适用于肺部良性病变包括结核球病变、支气管扩张、肺良性肿瘤等位于肺中央的良性肿瘤。此外,对于早期肺癌即肺恶性肿瘤患者,局限于早期IA期病变患者,并要求病变直径小于2cm、位于肺外周1/3的患者可行肺段切除术。

  肺段切除仅切除病变范围的肺段,避免了整个肺叶的切除。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肺部手术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肺段切除可以在尽可能减少创伤、保留肺功能的同时达到与肺叶切除相同的治疗效果。

  突破传统“开膛剖腹”,实现微创治肺肿物

  马昌云说到,传统的肺切除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开胸操作,所造成的手术创伤大、痛苦大、术后机体恢复时间长、肺功能难以恢复。而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引用与开展,开胸手术的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

  现在,该科室开展的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仅需在胸壁上打1-3个小孔就可以进行病变的切除,不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还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肺功能,真正符合“精准医学”的治疗要求,实现微创治疗肺部肿物。

  与传统开胸肺切除手术相比,进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用量、肋间神经阻滞需求和睡眠障碍均明显减少,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头号杀手

  谈到肺肿瘤的诱因时,马昌云指出,流行病学资料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业已完全证明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头号杀手。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宣传烟草含有导致肺癌的物质。

  与此同时,他建议市民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吸烟以及减少被动吸烟的机会。另外,还应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肺的伤害,尤其是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者,应带好口罩或其它防护面具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来源:2015年12月8日 《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