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开展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胃肠肿瘤,不但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而且患者在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目前已治疗近600例,在总例数及技术上均处于湘南领先水平
九旬老太肿瘤切除后三天能下床
近年来,胃肠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患病后,很多患者惧怕开腹手术。腹腔镜技术让患者体会到了微创技术带来的益处,但很多患者对腹腔镜微创技术存在很多疑问。
10月15日,带着患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谭曙光。
胃癌也可微创治疗
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系省重点学科,主要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胃肠外科疑难杂症、急危重病人和胃肠肿瘤、肠道疾病的诊治。自2012年创办以来,开展的胃肠肿瘤微创治疗近600例,在总例数及技术上均处于湘南地区领先水平。
该科还完成了衡阳市首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首例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首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联合胰体尾及脾脏切除,赢得了患者及同行的一致好评。代表我市参加全国性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视频比赛并获奖。
谭曙光说,胃肠肿瘤微创治疗是通过CO2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扩大腹腔操作空间,于腹壁上建立5个5-10mm微创手术切口,导入腹腔镜器械,在手术区域放大6倍的视野下,不仅能完成胃肠肿瘤的切除,且能更好地将淋巴结清扫,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肿瘤在微创下切除后,再于腹壁切取一长约3-4cm切口,将手术标本取出,完成手术操作。
谭曙光介绍,微创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相比开腹手术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切口感染、裂开的概率,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了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
谭曙光告诉记者,今年68岁的陈大爷身患直肠癌,一个月前在该院成功接受手术,现在已经在接受后期治疗了。 据了解,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是衡阳市中心医院的特色。该手术在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根治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创伤及出血,手术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患者的青睐。
“以前,医学界认为,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胃肠肿瘤时,有些部位的淋巴结可能难以清扫干净。”谭曙光表示,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腹腔镜手术也能把淋巴结清扫得很彻底,与传统开腹术相比,手术质量更高。
谭曙光解释说,以前腹腔镜镜头一般是放大3倍,现在可以放大5倍,医生视野更清晰了;以前医生看到的是平面图像,现在能呈现三维立体画面,层次感更强;显影剂对比等技术的引入,也使得医生的判断更准确。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损伤,同时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
90岁的王老太,术后第三天能下床走动
今年90岁的王老太,去年5月连续8天没有排便,时不时还会肚子胀、腹痛。家人带着她去诊所,医生检查后也没说她有什么问题,只为她开了一些泻药和止痛药。吃过药后,王老太发现大便带血,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市中心医院检查。
住院后,医院胃肠外科医生为她做了肠镜检查,发现她的直肠里有一个很大的肿瘤,医生怀疑她患上了直肠癌。但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癌细胞,确诊为直肠良性肿瘤,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术切除。
由于其年纪大,且后背脊柱还有点畸形,增加了手术难度,并不适合做腹腔镜辅助直肠肿瘤切除。经过反复商讨,谭曙光团队最后决定为老人施行软通道经肛腔镜微创切除手术。
这种手术方式,是将软管固定在肛门,腔镜通过软管装置直接进入到直肠里,通过操作孔进行手术操作。成像系统可提供高清图像,能清楚看见肿瘤位置、大小,并准确完整切除。
“手术非常成功,直肠部分创口也只有5厘米左右。”谭曙光对记者说,术前估计肿瘤直径为3厘米左右,但术中发现肿瘤直径竟有5厘米!
术后第三天,王老太就能下床走动了,整个人的精神都不错。王老太告诉记者,她现在感觉挺好的,肚子不痛了,伤口也不痛了。
预防直肠癌最重要的是健康饮食
谭曙光称,早期胃肠恶性肿瘤与中晚期胃肠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截然不同,早期胃肠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中晚期病人。而在门诊检查中,很多患者都是来咨询关于微创手术的详情。谭曙光提示,微创手术并非所有的病情都适合,需要医生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患者应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
若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得不规则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胃肠镜检查,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群,更是胃肠疾病多发的年龄段。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直肠癌呢?谭曙光说,最重要的是健康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如西红柿、芹菜、芥菜、萝卜、大豆制品、麦片等,适当控制脂肪、蛋白摄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此外,适度运动有利于增加肠道蠕动,还能消耗过多的脂肪,增强免疫功能等。
(来源:2015您10月23日 《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