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徐蜀瑜作为特殊人才被衡阳市中心医院引进,一直在产科临床一线工作。她精湛的医术得到患者交口称赞。不管多累、忙到多晚,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她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抢救病人——
徐蜀瑜:从医24年,成功接生万名宝宝
徐蜀瑜,衡阳市中心医院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医学院,2002年被作为特殊人才从新疆引进,一直在产科临床一线工作。13年来,她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产妇及患者称她为“送子观音”、“妇女健康的守护神”,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爱戴。
不怕脏,不怕累,对技术精益求精
2013年8月,徐蜀瑜通过竞聘当选为产科主任。面对基础薄弱的局面,她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调动科室每个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力推行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倡安全分娩、无痛分娩、无创分娩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根据产科“脏、累、风险大”的特点,重点抓好产房与病理产科妊娠并发症。两年以来,市中心医院产科共收治5000余名孕产妇,抢救危重病人230人次,其中病危者106人,抢救成功率100%,无一例产妇因产科原因死亡,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最大限度为患者保全子宫,减少子宫切除率97%以上,创造了衡阳市最好水平,达到同类医院的先进水平。
徐蜀瑜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她不怕脏,不怕累,为了抢救窒息的新生儿,面对羊水、血水包围的血糊糊新生儿,她直接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好几次,产妇在去医院途中就分娩了,她立即赤手抱起新生儿送往产房救治。
在工作中,徐蜀瑜养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从不“索、拿、卡、要”,坚持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把病人所送的“红包”充缴病人的医药费。2009年,该院妇产科获得市妇联授予的“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她本人也获得该院2014年“优秀管理者”的荣誉。
一心为患者,面对危险病情从不放弃
产科,是极具风险的科室,孕产妇会突然发生心衰、大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或突然出现脐带脱垂、胎心消失等。面对这种情况,徐蜀瑜都非常冷静。 2010年6月中旬的一天,突然接到“120”的电话通知,下级医院要转送一位可疑羊水栓塞的孕妇过来。众所周知,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很高,抢救成功率非常低。转运途中该孕妇处于昏迷状态,随后即陷入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该患者恢复心跳,但无自主呼吸,深昏迷,已胎死腹中,且阴道大量流血。徐蜀瑜立即采取切除子宫的手术以保患者生命,术后患者并发DIC(严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出血不止,肾功能衰竭及长时间昏迷。面对这样严重的病情,徐蜀瑜不放弃。经过20多天的精心医治,患者竟然奇迹般的苏醒。患者的爱人感动得声泪俱下。
2014年7月29日,一位年仅21岁的初产妇因分娩过程中羊水Ⅲ度污染,于晚上9点剖宫产,分娩了一健康宝宝。因术后患者并发DIC而出血不止,面对生命和子宫切除两难的抉择时刻,徐蜀瑜强忍着痛苦,哭着为患者切除了子宫。整个手术历时9个多小时,输血液制品达10000多毫升,之后患者入ICU(重症监护病房)。历经29天治疗,把患者从“鬼门关”前抢救过来,痊愈出院。
很少与家人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救人
作为产科主任,徐蜀瑜有很多行政管理工作,节假日几乎都没有正常休息,且常常因接生或做手术吃不上饭,为此而患上了“胃病”,常睡在值班室,而顾不上家庭。但不管多累、忙到多晚,她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产妇的情况变化。即使逢年过节,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只要接到电话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抢救病人。
有一年冬天,凌晨2点左右,徐蜀瑜正在睡梦中,科室打来电话要求她前去急救,她二话没说,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医院参加救治。虽然一夜无眠,又冷又饿,但看到病房里母子平安,徐蜀瑜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2014年农历大年三十,徐蜀瑜正与家人准备吃团园饭。突然科室打来电话,有一产妇难产,急需剖宫产手术。她立刻赶回医院,为产妇做手术。多年来,徐蜀瑜很少与家人一起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
擅长妇产科各类疑难病种的治疗,接生的宝宝在万名以上
徐蜀瑜从事妇产科一线临床工作24年,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对围产医学专业、遗传与优生、遗传与不育、胎儿宫内诊断及各类遗传病对生育的影响有较深造诣,为推动衡阳市产科专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解徐蜀瑜的人都知道,她对产科常见病、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妇产科各类常见病、疑难病种的规范治疗及手术。对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复杂内膜异位症的手术娴熟,尤其对产科急危重症、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紧急救治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病的处理经验丰富。
为提高衡阳市妇产科整体水平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基层妇女的早防、早治意识,徐蜀瑜多次下基层开展普查和指导工作,定期对全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交流总结。从医24年来,她接生的宝宝在万名以上,人们赞誉她是“妇女健康的守护神”。
(来源:2015年10月14日 《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