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利毫报道:2025年7月1日,一个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9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保温箱里顽强搏斗78天后,在全体医护人员的护航下成功完成“闯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这场跨越生死线的生命接力,再次彰显了医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技术实力与人文温度。
紧急降临:28周宝宝仅成人巴掌大
2025年4月14日,孕28周的产妇杜女士先兆早产,胎儿危在旦夕。新生儿科迅速行动,立即组建了以雷明科主任、钟玉芬副主任医师、周新菊医师等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进驻手术室严阵以待。宝宝出生时全身青紫,呼吸微弱如丝身体仅有成人巴掌大小,手臂不及成人手指粗。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给氧等急救措施,随后将其转入NICU,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医疗救治。
生死闯关:精细化治疗化解五大危机
面对早产儿发育极不成熟的脏器、薄如蝉翼的皮肤、脆弱的免疫系统,新生儿科专家团队组建“一对一”救治小组,制定精细化诊疗方案,全程护航闯过五大生命关卡。
呼吸关:先后使用有创呼吸机、气管内滴入牛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无创呼吸机、箱式给氧等对症处理,精准调整参数,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感染关: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营养关:通过PICC输注营养液,早期母乳口腔护理,微量喂养,逐步建立“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体系。
神经关:定期脑功能监测,开展“鸟巢”护理、避光降噪,预防颅内出血,开展发育支持性护理。
体温关:高级暖箱模拟宫内环境,湿度达80%,维持体温0.1℃精准调控。

温情守护:以爱为名的生命接力
救治期间,医护团队不仅提供顶尖医疗技术,更注重“家庭参与式护理”。
定制“母乳银行”:协助母亲母乳喂养,逐步增添母乳强化剂、乳糖酶,确保营养供给。
“成长日记”:护理团队记录宝宝每日变化,拍摄成长日记缓解父母焦虑。
“出院预演”:提前培训家长护理技能,启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鼓励父母参与带养,促进宝宝神经发育。
专家发声:技术突破点亮生命微光
新生儿科雷明科主任表示:“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是衡量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尺。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模式,从产前会诊、新生儿复苏到NICU全程监护,我们整合了呼吸支持、营养管理、感染防控、神经保护等核心技术,同时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赢得生机。
生命奇迹:掌心宝宝拥抱新生
出院当天,患儿父母将绣着“白衣天使情暖人间,精心呵护母子平安”的锦旗送到医护手中。父亲哽咽道:“是你们把‘不可能’变成‘奇迹’!”患儿目前已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达到出院标准,后续将通过高危儿随访门诊持续追踪发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