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中心的报道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的疾病越来越普遍,胆结石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成为最常见疾病之一。
多年来,胰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消化科医疗工作中的重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过去在科幻或者人们想象中的医疗技术正逐渐真实的向我们走来,例如不开刀、表面没有任何痕迹就把胰胆里的结石取出来了,这样的医疗手术几乎每天都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发生。这一梦想的实现得益于ERCP技术的成功运用。
近年来,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发展迅速,现有人员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开设108张床位,病人数常年保持在120—140人。
伍友兴告诉记者,“自2012年10月应用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技术至今,已治疗近百例胆总管结石等病症患者,成功率达95%以上,填补了市中心医院在此领域数年来的空白。”在此基础之上,市中心医院已经全面开展了各类ERCP技术,如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EPBD(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等侵入性治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73岁的周师傅患胆总管下端结石合并梗塞性黄疸,又因舌癌多次手术,身体每况愈下。经人介绍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治疗,该中心副主任、介入室主任伍友兴为其检查后建议进行ERCP取石手术。手术1个多小时,病人无任何痛苦,两天后胆红素下降到正常范围,3天拔管,一周后周师傅健康出院。
伍友兴称,ERCP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英文缩写,它是指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食管、胃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在精确找到病灶部位后,再插入带有机械手的纤细导管实施手术的微创技术。
据了解,ERCP主要适应于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黄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诊断不明者;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症状再发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疾病患者。它既可以做诊断又可以做治疗。
今年6月22日,69岁的封一桃老人因胆总管结石入住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在其它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在病痛的折磨下,老人刚入院时已经多日没有进食,身体很差。封一桃说:“来住院的时候主要是四肢无力,小腹好像又隐隐痛,没有精神,吃不下饭,再就是又发烧,又怕冷。”不仅身体素质差,还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在过去还做过胆囊切除手术和舌癌切除再植手术,专家们在研究治疗方案时也感到左右为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中心副主任、内镜室主任王晓洋告诉记者,封一桃如果是采取传统手术的话,可能并发症很多,而且采取全麻对心脑血管风险很大,甚至有些相对的禁忌症,按照传统办法的话,可能术后的并发症也会很多;但如果不做手术的话,这个阻塞性黄疸越来越深,可能会引起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合并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都是一些致命的严重的并发症。专家们在详细研究了封一桃的病情后,决定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为他实施取石。
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为封一桃成功实施了取石手术。三天后检查,胆红素全部恢复正常,胆总管通畅,所有的症状全部消失,大概5到6天就进食,已经达到出院标准,效果相当不错。短短几天之内,病症彻底消除,封一桃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精神头又回来了。封一桃告诉记者:“手术后,我的肚子舒服多了,不阴阴阳阳地痛了,吃饭也好多了,可以吃东西,精神也不错。”出院前夕,封一桃还专门送了一面锦旗给医院,感谢消化中心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并连连称赞:“消化中心的医生蛮认真负责,确实不错,搞得蛮好啊!”
伍友兴介绍:“ERCP在治疗胰胆管疾病中无需剖腹开刀,静脉麻醉无痛苦,并发症少,恢复快,被称为无疤痕微创手术,是当前胆总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一位84岁的高龄患者,因胆总管多发性结石常并发胰腺炎,曾在本市多家医院进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转入市中心医院,伍友兴诊断后建议及时处理胆总管结石。因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决定行ERCP取石,其中最大一颗的直径为1.2×1.5CM。术后患者康复出院,随访半年,未出现腹痛现象。
伍友兴称,胆总管结石容易复发,如采取传统外科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加,并发症增多。而采取ERCP技术,再次手术则更简单,成功率更高,损伤更小。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体弱患者,ERCP术中可以通过放置胆管支架,建立良好的胆道引流,即可在不取石情况下,解除胆管阻塞、感染等症状,经过半年左右时间,即可创造更好的ERCP操作条件,进行成功取石。
47岁的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因皮肤巩膜黄染、高热入院。经检查,总胆红素达到670μmol/L,累及胆管范围广,已无外科手术指征,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且难度大。但患者家属强烈要求积极治疗。伍友兴与医护人员完善好术前工作后,对患者进行ERCP术,并在此基础上置入双支架(引流左、右胆管),术后引流通畅当晚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下降至187μmol/L,患者恢复良好。
据了解,在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受益于该项技术的患者还很多,患者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也使该项技术成为消化内科中心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主要方法,惠及更多患者。
(来源:《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