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改宜“抓小带面”
申锦林
在新医改的背景和形势下,“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并非老生常谈,而是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农村的医疗条件上去了,老百姓才能看得上病,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看病难、看病贵”就不存在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需要硬件和软件建设兼施。
村卫生所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基层、最直接的公益性单位。现在农村居民最直接、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首先靠村卫生所。因此,农村医改宜从小抓起,要真正做好村村有符合要求的卫生室和能看小病、会预防的乡村医生,并要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乡村医生肩负着为数亿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却只能靠药品微薄收费维持生活,这就太不符合情理了。应该将乡村医生的收入纳入财政支出补贴范围,确保他们像基层教师一样,踏踏实实地为百姓服务。
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之间要以交通枢纽为范畴,打破乡镇之间的区划,一个县重点建设好几个中心卫生院,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以点带面,使农村重病人能就近和及时、快捷得到治疗。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这些年国家投入了这么多钱,乡镇卫生院全部都建了新房子,所有国家规定配置的医疗设备全部到位。但是,还是有很多患有常见病或有稍微严重疾病的患者需要到城市去求医问药,主要是基层缺乏合格医生、缺乏管理人才。因此,农村医改首先不是物质条件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问题和医院管理问题,尤其是医生的水平问题。乡村卫生院要把加强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建立乡镇卫生院医生定期进修的制度,要有一定的可行措施鼓励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联盟,鼓励医务人员“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农村医改搞好了,医患双方都受益的好形势可以“农村包围城市”,全民就不会“看病难,看病贵”了。
(本文摘自2011年6月13日《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