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家庭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2010年8月27日 预览:3839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家庭教育工作
                 ——在衡阳市中心医院仁济家庭教育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院长 申锦林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能够使孩子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还是单位,都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构建起家庭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周易》中的《家人》、《渐》、《蛊》、《节》等卦,便是最早讲家庭问题的。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现的家训、家规、家仪等,自然都属家教的范畴。翻开古代家教的历史,几乎没有哪一位有眼光的家长不对子弟进行普遍性教育,约略言之即是“孝梯”、“勤俭”、“耕读”。一是以孝梯为中心的伦理教育,目的在求家庭的和谐。二是以勤俭为主的个人品德教育,目的在求子弟的健康成长。勤以防堕,俭以养廉。三是以耕读为主的处世方式教育,目的在求家族的稳固、持久。家教便是社会教育的前奏;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才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治世之才。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深刻指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为使今天的花朵成为明天的社会栋梁,就要从娃娃抓起,就要从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抓起,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成为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家教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先进与否。家教观念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行动指南,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观念使人受用终生,一个落后的、差的观念使人一生落后,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一)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具有奠基作用。墨子曾说:“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孩子就如“素丝”一样,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就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品德和个性。古往今来,许多卓有成效的名人成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幼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的优化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由家庭的小环境步入社会,开始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和事物并受其影响,这些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孩子对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缺乏辨别的能力,家长要抓住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优化孩子的心灵。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子女已不仅仅是只属于家庭的,他们也是国家的公民。因此,家庭教育的水平不仅对每个家庭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成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会有所作为,决定一个人是变成社会栋梁,还是社会渣滓。家庭教育的成功,奠定了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人格基础,使其不但能够自立于世,而且还能有益于社会。
    (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长期的全方位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品行、性格、习气、兴趣以及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长的素质如何,往往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自身良好的素质和形象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要求和鞭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学习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子女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卫生、营养保健、安全防护、运动能力等四方面组成;“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人格人生、心理卫生、道德礼仪、人际交往等四方面组成;“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策略、思维能力、科学素养、人文修养等四方面组成。三道教育模型的建构,使家长可以清晰、条理地按照三道的内容和标准来开展家庭教育。
    二、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重智力开发,轻品德优化。在我国现阶段,家长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大多数家长对传播知识,开发智力抓得很紧,将智力视为教育内容的全部,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却很少注意,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
    (二)重书本知识,轻实践锻炼。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有些家长只顾疲于帮助孩子应付各种考试,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孩子好坏,预测其未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很多孩子整日埋头于参考书和习题集中,虽然掌握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具备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团队协作的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和适应社会。
    (三)重物质投资,轻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资而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关爱已成为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家长也千方百计为子女提供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至于心理和精神层面,大多数的父母则缺乏对子女的必要呵护和关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的关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四)重个体教育,轻责任感的培养。在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注重对孩子个体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导致很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骄傲、任性、自私、我行我素。现今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如果让这种子女投身社会,恐怕没有不被淘汰的。责任感的培养是少年儿童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治和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理解和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责任心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是每个优秀的人必须拥有的。只有责任心强的人,才会认真去做事,做事有始有终,把事情做好。
    三、学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开展好家庭教育。
    针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盲区和种种问题,全国妇联、教育部、民政部等7部委于今年2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下称《指导大纲》)。这也是我国第一份由国家多部委联合颁发的、科学系统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大纲》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针对当前年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错误”来写的。
    家庭教育分为5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不一样,十分有讲究。0-3岁年龄段,家长主要应引导儿童逐渐掌握行为的基本动作和语言。4-6岁年龄段,家庭教育的重点要转向关注儿童的日常交往行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体育锻炼。7-12岁年龄段,应重点培养儿童掌握好情绪情感,培养其劳动观念和适度消费习惯。13-15岁,家庭教育的重点就应该转向青春期教育,加强儿童的性道德观念教育。16-18岁,要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心态和理想信引导他(她)们与异性正确交往。这些方法和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做家长的搞好家庭教育的指南。
    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应尽的天职。
    四、在我院大力营造加强和促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医院开展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医院员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还能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我们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在全院大力营造加强和促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焕发出家庭教育的盎然生机,引领全市乃至全省家庭教育的创新举措,推动医院的文化发展和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经院党委集体研究,今后,我院将把家庭教育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一道,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寓奖于教,持之以恒,力求实效。我们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着力推介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扎实营建家庭教育环境,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支持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重奖员工子女考入名校,让广大员工共享改革成果和“大家庭”的温暖。
同志们,家庭教育是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医院实现发展目标进程中的民心工程和福利工程。我们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将家庭教育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后继人才”,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仁济家庭教育“文化品牌”,共同营造医院新百年、新气象、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