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仁济文化》后杂记
进院伊始,见到申锦林院长《仁济文化》一书,顿时被其内容所吸引,书中就医德、做人与做事的纯朴而循循善诱的教导,对于我们医疗行业的少壮医护人员的工作观以致人生观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仁济文化》的序是由湘南地区的著名文化界人士安青所作,其题目为《从一本书读一个人》。从序中,有两点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此著作的作者申锦林院长“不抽不喝、不赌不舞”,二是申院长“心明眼亮:市中心医院最终要以德立院”。确如序中所说:当今灯红酒绿,作者却能取景修心,笔耕不辍,实属难得——就此而言,竟连申院长亲口邀请的作序者竟也自惭形秽,况且我等凡夫俗子?!就这一点,我对申院长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而第二点的“以德治院”, 也即是“以德治国”的缩影,我想这一点有两层含义:一是医院对于医技人员的品德要求,二是医院领导对于下属员工在道德层面的感召力。医院最重要的是医技人才,正如古时武林高手传艺授徒一样,师傅挑选徒弟也以德行良好与否作为一个首要的标准,医技人才也一样,只有一个行医者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质,他才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与其他行业携手共同创建和谐社会;而医院领导的自身修养与威信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在一个以“不抽不喝、不赌不舞”的申院长为核心的医院领导集体的指引下,又有哪个员工会滞步不前呢?
翻看目录,《仁济文化》分为“医德”、“做人”与“做事”三个篇章。在书中没有对于如何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方面进行泛泛的劝导,而是突出强调了一个“德”字,第一部分的医德说的是“德”,第二与第三部分的做人与做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还是一个“德”字。我想,医院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业务素质自然不会落后。
“医德”篇论述了古今中外的医德起源与发展,并列举了当代的数位医疗界的大师级人物的医德修养故事以及护理学家南丁格尔的故事;“做人”篇从“希波克拉底誓言”谈起,全篇贯穿了良好品德在工作中的导向作用,论述了诚信、善良、责任以及忠诚等良好品德的重要,并强调了沟通既是一门艺术也是医疗员工的一门必修课;“做事”篇置于“做人”篇之后,我想此顺序也许是暗示了作者要说明的“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吧!此篇中就工作态度,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进行了活生生的举例,典型事例中的人物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标杆,在最后,申院长还论述了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指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用心做人,执着做事;诚恳做人,踏实做事;低调管人,高标管事”等四条,为著作做了一个圆满的总结。
自书发到我手中,前几日因为忙于办理入院报到与户口迁移等杂事,无暇顾及详细阅读著作,待到国庆放假,暇有盈余,我即伏案捧读书中的每一段故事,书籍近500页的16开版本,我读来竟无一点枯燥之感觉,说实话,著作的一半左右是我在国庆节当天查完房回住处以后边看60年国庆阅兵式边读完的,回想当时,一会儿沉浸在书中各人物的极具道德感召力的故事当中,一会儿抬眼看看胡总书记向受检阅部队官兵挥手致意,阅兵式结束后我仍在阅读,不知不觉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遂到街上面馆吃了一碗牛肉面了事。
通读全书后,我个人的心灵如被一阵春雨所润泽、所净化。我常在思考: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例举为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我想那就是:服务大众,提升自我。
我现在真的认为,人活着如果仅是为了一己之私利的话,那真的是太卑微太渺小了。《仁济文化》这本书就道德修养来说,不仅是医学界年轻人的学习范本,也是全社会青年的思想财富。
拜读申院长的著作,感到申院长非常注重以德用人、以德育人。回想我初来衡阳面试时,申院长也说过,正是看中了我在学校所数次获得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的荣誉称号以及获得的数项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才下定决心要我来衡阳互相了解一下。并且申院长亲自打电话给我,当时我接到电话内心也是非常感动:鲜有哪个医院的一把手会亲自给毕业生打电话联系面试,但是申院长办到了这一点!这就体现了医院的用人态度,就冲这一点,我也下定决心来衡阳看一看!到衡后,申院长亲自率队招待我,与我面谈。。。。。。这让我至今想起来,心里仍热乎乎的!其实,我承认自己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但我觉得在申院长面前,在道德修养方面而言我只有仰望的份儿,正如作家安青对于申院长所称赞:“仁哉,大哉”,申院长正是我辈的道德楷模与标杆!
前几日到书店买书,发现《幼学琼林》有售,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申院长在书中前言里所说的文革中其母亲大人教他阅读的那本书吗?!我当即买下,回来放于枕边,每日睡前阅读几页,私下竟也因为阅读申院长曾经阅读过的书籍而自豪!
从《仁济文化》中了解到,衡阳市中心医院是湘南地区一所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医院,我深以成为其职工中之一员而为荣!我辈只有努力发奋,才不辜负申院长和医院对于我们的期望!我愿意倾我全力与全体同仁共同团结奋斗,迎来衡阳市中心医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骨科 赵斌修)